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(一)荷蘭據臺時期:

        臺灣之戶政,肇始於荷蘭據臺中期,明永曆元年,荷人為配合其殖民地政策,並徵收人頭稅之目
        的,開始實施戶口調查工作, 是為臺灣實施戶政之始。

(二)日據時期:

        明治30年3月(西元1897年,民前15年)日人公布「臺灣居民戶籍處理手續」。宣布編製戶籍,
        確認臺灣原住民之憑證後。便指示由憲兵隊及警察官開始編製戶籍。同時將人口統計每年刊登於
       「府報」的「臺灣現住戶口統計表」(按:此時尚未有戶口調查簿)。

        明治36年(西元1903年,民前9年)進行戶口調查之準備。

        明治38年(西元1905年)5月29日,公布「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之組織章程」。同年6月,公布
       「戶口規則」制定「戶口事務取扱【即辦理】規程」,改為警察事項,於10月1日上午零時起3天
        實施臺灣史上第1次戶口普查。也自此,始有戶口調查簿的使用與記載。

        日據時期除戶簿資料自明治39年(西元1906年、民前6年)始有資料。

(三)臺灣光復初期:

        臺灣光復初期各項戶籍業務多沿用日據時期,至民國35年戶籍法及戶籍法施行細則在臺施行,戶
        籍登記與戶口管理採雙軌制,分別由民政機關與警察機關管理

(四)戶警合一時期:

        民國58年7月依據「勘亂時期臺灣地區戶政改進辦法」,將戶籍登記機構之戶政事務所與省縣辦理
        戶籍行政業務之戶政科(課),由鄉鎮公所及省縣民政廳(局)改隸直轄市警察局及省警務處與縣
        市警察局,戶警合一。

(五)戶警分立時期:

        民國81年6月29日廢止本籍登記。
        民國81年7月1日因動員勘亂時期終止,實施「戶警分隸」,戶政業務由警政單位回歸民政單位,本
        區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民政局,結束歷時23年之「戶警合一」時期。

(六)戶役政電腦化建置:

        民國74年行政院組成「戶政資訊策劃小組」積極展開戶役政電腦化規劃工作。民國76年核准由臺北
        市中山區、臺北縣新店市兩所戶政事務所進行試辦。
        民國82年7月1日試辦成功正式實施,分4年3階段逐一展開。
        民國82年7月起至84年6月止:內政部、臺北市、高雄市計54個戶役政單位辦理完成。
        民國83年7月起至85年6月止(第二階段)臺灣省政府、基隆市、臺北縣、高雄縣、臺中縣、臺中
        市、新竹市等計383個戶役政單位辦理完成。
        民國84年7月起至86年9月止:新竹縣等361個戶役政單位辦理完成。
        民國86年5月21日廢止行職業登記。
        民國86年10月1日起完成全國戶役政電腦化連線作業,促使戶政單位提供更便捷、正確、高效率的
        服務,有效掌握人口資源,提供更佳的服務品質。